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诊断 >> 李志,再多人爱你,再多姑娘排着队想跟你

李志,再多人爱你,再多姑娘排着队想跟你

 

原创栏目·『民谣·歌者』

李逼—年跨年的票票昨天开卖了,当我第1次点进购票页面的时候,他给了我上边那张图。

今晚聊聊李逼。

文字稍微有点长,但是我知道

你们会陪我一起看完的

对么?

·

▲李志-《被禁忌的游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李逼突然火了。非常火,火到大家都说现在,有很多姑娘排着队都想跟他上床,但他多半很不屑。

在我听李志那会儿,他还没这么火。那大概是年。和一个朋友一起先听了《被禁忌的游戏》,然后是《卡夫卡》、《罗庄的冬天》、《喀纳斯》、《欢愉》、《他们》、《翁庆年的六英镑》等等。当时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声音。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光被禁忌的游戏这一首也听了有几百遍。

在此之前听民谣也有好几年了。那会儿喜欢野孩子、万晓利、马条、苏阳、痛仰等,但是像李志这种风格还是第一次听。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声音是非常具有识别性的,那种识别性不同于苏阳,不同于其他任何人。在《翁庆年的六英镑》里他反反复复的唱着

“我说老板,一斤尊严要多少钱。

我说老板,一斤理想要多少钱”

▲李志-《翁庆年的六英镑》

在《黑色信封》里他写下这样的歌词——

一天晚上我的一个朋友悄悄的来看我。

他的眼睛像外面的月亮是忧郁的。

他抓起我桌上的那个苹果轻轻的咬了一口。

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对我说,

他说这世界是不是我们的,我应该穿什么吃什么,

如果么有人看着我,那该多快乐。

他说世界不该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也不该有的……”

▲李志-《黑色信封》

我被这样的歌词打动了,感觉到他就像个颓废的诗人。对于生活,他显然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我和我的朋友们沉醉在他含混不清的歌声中,感觉有点无法自拔。

那时候,我向往喀纳斯,但是从来没去过。

听着李逼的《喀纳斯》——

我想在今夜坐一辆绿色列车看望你喀纳斯,

穿黄色风衣沾满兄弟的叹息看望你喀纳斯,

可是我的爱人她迷失了,可是我的爱人她迷失了……

▲李志-《喀纳斯》

我想起了海子,这样的感觉就像读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那一年,他发了第四张专辑。那一年李逼31了。当时他并没有做全职的独立音乐人,年——年间他在成都做白领,用他的话说是衣冠楚楚。再往后,他的作品风格显然变了,等到年发布《你好,郑州》的时候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李逼,连郑州这样顶多算是二三线城市,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听李志,去看他的巡演。

▲李志-《关于郑州的记忆》

但是《你好,郑州》和《南京》这两张专辑并没有大卖,销量也许并不高。等到他更火了的时候,粉丝想购买专辑已经买不到了。据说他把没卖掉的专辑都烧掉了。这点我倒不认为是噱头和炒作。烧专辑这样的事情他是干得出来的,凭他那自我的性格。

比之现在在主流音乐界混得很有名气的那些相对大众化的民谣歌手,李逼算是能比较坚持做自己的音乐,不迎合大众不迎合潮流的,后来的数字版的《F》没有出实体唱片,但你不得不承认一点,他的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听”,越来越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而不再是小众化的作品呈现。

当然,每个歌手到了一定的阶段都要转型,都要做出一些改变,像许巍。改变是好是坏,莫衷一是,全凭个人喜好。就像我十分不喜欢许巍后来出的那些专辑,比如《爱如少年》。总有些人,不愿走入一个温暖闪亮的世界,或者说在内心深处总还是对那些阴郁的、矛盾的、充满挣扎彷徨之美的东西有一种情结所在。就像王菲在《敷衍》这张专辑里的《不得了》中所唱:别人绝对的爱恶/好与差/我却偏偏可以置之不顾…别人在笑声之中找快感/我却偏偏苦涩里找开心……”

▲李志-《被禁忌的游戏》专辑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李逼,因为大部分少年们,还有失意的压抑的中年大叔,他们和李逼一样来自底层,也曾追逐梦想,也曾茫然失措,失魂落魄,你看上的妞儿没一个把你放在眼里。关于残酷青春的命题,谁都可以从自己的青春中扒拉出一大堆与失意、郁郁不得志、被人看做屌丝、毫无出路等等的关键词。都曾桀骜不驯过,都曾以为别人全是错的荒谬的一本正经得可笑的。

所以,当李逼在歌里唱着——

有人在奋斗,有人在幻想,有人一生没吃饱。他们指向左,他们指向右,他们买了壮阳药。我们不能说,我们不能做,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李志-《他们》

非常具有反讽和现实意味的歌词,毫无疑问可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对于大部分的凡夫俗子来讲,追求理想而不可得,千万人都只能日复一日、一眼望到老的走着同一条路,不甘心,又没破釜沉舟、独树一帜的勇气,青春就这样在纠结、不甘、失落、兵荒马乱中抓也抓不住的溜走。

而你们的偶像李逼最终逆袭了,成名了,让那些曾经鄙薄过他的人们、漂亮或不漂亮的姑娘们长眼了、惊呆了,让那些出道更久的民谣音乐人、那些不懂得争取自己利益、不懂保护作品版权的同行们羡慕了、眼红了。而红了的李逼,我想他大概再也写不出或者不太会再写《热河》或者《广场》那么好的作品,那么棒的歌词——

热河路就像八十年代的金坛县,梧桐垃圾灰尘,各式各样的杂货店,人们总是早早的离开拉上卷帘门,在天黑前穿上毛衣点一根烟……

▲李志-《热河》

类似这样充满纪实感和画面感的自由诗歌一样的歌词,搁现在也能随随便便甩出那些什么“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之类的作品好几条街。

·

一个小镇青年,一个工科男(还是东南大学工科肄业),能够走到今天,背后经历的艰难和辛酸不是任何人可以凭臆想和猜测可以得出。愤世嫉俗也好,骂粉丝骂其他音乐人也好,作为一个离他相当遥远的听众,我们其实没必要也不应该过多的批判或吹捧他的行为语言。对此亦舒说得好:

“没有诚意与乱讲乱吹的拥护者,同没有诚意与乱讲乱吹的批评者一样可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那么喜欢李逼,他还会去骂他们。

李逼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有一句话他讲得特别好:

“潮流之所以成为潮流,并不是因为喜欢,相反,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你看,他看得多么客观、透彻。在李逼成名前,他一上台唱歌别人就哄他下台,现在他一上台别人就欢呼、尖叫、起哄。这种反差,估计他自己也感到很无奈很讽刺,用他的原话讲……“也太傻了”。

到年,李逼逼已经火得不行了,连老前辈叶蓓都说“他是我们这批民谣人的骄傲”。十年来李志第一次面对媒体发声,启动“看见”巡演,巡演在深圳、西安、上海、武汉、重庆、北京举行。十年历程,从酒吧、livehouse,唱到场馆。如果只看表面,每个人都会觉得民谣变主流了,就连马条都通过《好歌曲》的舞台签约了,曾经只有很少人听的万晓利在暌违五年之后也推出了新专辑。独立音乐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宣传自己,传播作品,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尤其是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这个年龄层的人。

什么赵雷、花粥、果味VC、宋冬野好妹妹渐渐有了脍炙人口的民谣作品。民谣艺术好像正在被“招安”,正在被“消费型社会”所消费。但这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民谣将走向春天?恐怕不是。就连李志也不会盲目乐观的认为属于他们的时代到了。

举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之前郁可唯、好妹妹、马頔、郝云、脑浊、扭机等十三组音乐人翻唱了窦唯94年那张石破天惊的专辑《黑梦》中最经典的《高级动物》,大家给出的评价是“就是一出惊悚的闹剧,毁的体无完肤”,还有老粉丝用窦唯的一首歌歌名来评价“别去糟蹋”,还有乐迷表示“吓得赶快去听了窦唯的版本压压惊”,的确,那味道简直唱得跟“北京欢迎你”似的。

▲《高级动物》-郝云;马頔;好妹妹;石璐;莫西子诗;邵夷贝;果味VC;龙井说唱;脑浊;扭曲机器;郁可唯;陈伟伦;王韵壹

曾经有一个采访问到李志“你说窦唯被过誉了,那你觉得你被粉丝高估了吗”。李志的答案是“肯定的”。

记者让他自评一下,他说“中等偏下”。惊讶吗?这好像和你们所见到的那个逼范儿十足、非常傲娇的李志不太一样。但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很多面,而一部分粉丝,只看到他们愿意看到、想要看到的一面。

很多问题,很多在网络平台出现的惊人语录,有时候令你分辨不清他到底是在大胆的讲真话,讲别人不敢讲的话,还是在营销自己,营销“李逼”这个品牌,或者是被粉丝们供上了高台想下也下不来了。提到被消费这个问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记者在采访中问到:

你觉得你被消费了吗?

他反问记者或者说是自嘲

“谁不是被消费了呢?”

这算是托辞吧,普通人想被消费也没有那个资格和机会。

发胖的身体,看起来像是几块钱的被人吐槽调侃的发型,常年抽烟留下的一口黄牙,藏在眼镜后面的小眼睛,客观来讲就是这样一种带点猥琐的工科宅男形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时候,居然让大把姑娘疯狂了,膜拜了,盲目的跟风。但李逼本身特别不屑于这一切。别说他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他在微博上喜欢拉黑粉丝,痛批粉丝。大约是性格和经历决定一切。有人觉得他是在用这种特别的手段营销自己,但他坦言“我就是不喜欢。他们的智商太低了,完全无法理解我。”不为市场化的粉丝行为买单,这点我们该对李逼表达一点敬意。

·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李志,没有人对李志的粉丝做一个全面的问卷调查。很多人觉得他真实,装逼装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境界,常常语出惊人。在这个人人戴着面具过活的社会,偶然出来了一个皇帝的新装里的孩子,当然是大家这么认为。孩子是无意识的真实,而李志是早已认清了这个世界、有意识、主观主动的真实。问题在于而今连这样的真实也成为宝贵、稀缺的东西了。

那什么是真实?李志的回答是“真实是善良和美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经历过很多事,他其实看得非常清楚。

在李逼的粉丝当中,一定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未必没听过李志的歌,听过,可能也看过他的演出,但他们喜欢李志一定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多棒。这群人标榜着特立独行,小众,会骄傲的提起李志张演唱会的票12分钟售罄、专辑《》在七个小时内在虾米的试听量即突破20万次这样的事。

十年前他还是刻录张实体唱片流传的音乐屌丝、众人眼里的矬逼。也有人对于他作为独立民谣乐人,对版权的高度维护,对独立音乐圈怪象、畸形的常态摇旗呐喊的行为非常肯定。在民谣圈里,很多音乐人跪着也没把钱赚了,带着骄傲的姿态站着赚钱的人也很少,而像李志这样站着把钱赚了的音乐人是少之又少。但他说他从来没兴趣当这个行业的领航人。一个民谣乐人的崛起当然不意味着民谣的春天来了。

李志已经37了,到了这个年龄,别说是公众人物,就算是普通人应该也回归理性和成熟了,不会干那种标新立异、动不动和人唇枪舌战、愤世嫉俗的事了。李志又是个特例,和马頔的骂战,和好妹妹的撕逼,还有举不完的例子。为什么这样,有时候看他接受采访,讲话非常客观真实,有时又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不定,公众人物里很少有这样情绪化、不肯自控的人。但就是因为他不愿自控,本着“先悦己,后悦人”的原则去生活,反而更赢得了一众粉丝的仰慕。

有多少人在李志的歌里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看到了现实血肉横飞而你只能一日日蹉跎下去的样子。现在的社会,拥挤的城市里,关在格子间和水泥森林里的男男女女,个个好像都很压抑,都需要释放,无论90后、80后,好像在酒吧听一场生殖器词汇满场飞的演出是一件无比快乐和过瘾的事。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青春时代没有疯狂过、没有嘶吼呐喊过,到了后青春时期,开始躁动了,开始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些挤得满满的各种情绪,以及所谓的青春情怀。这时候,人民需要偶像,需要精神领袖的出现,需要一些自我标榜和出格的东西。

但是,小众的音乐,不是歌曲里带上脏字,带上孤独、姑娘、爱情、死亡、远方,就是小众,就是民谣。标签化越严重的东西,越一味趋向于大众审美品位的东西,离优秀和经典越远。像李志早期一些批判现实的民谣作品,像周云蓬的一些作品,肯定不会成为大众化的东西。

关于李志,有人说他的独特性不在于声音,而是精神。在一部分人那里,李志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一种标签。到今天,关于李志的种种,同行业的、粉丝中间的声音都太多太多了,有时很难分得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杜撰和谣传。

不知道李志的一众铁杆粉丝里尤其是最近两年才听说李志的,有几个是从头到尾听过他的作品的。但我觉得一定有一部分人不是冲着他的歌,而是冲着他无惧无畏的姿态,冲着他的精神和那股子敢言敢做的劲儿而路转粉的。

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乏善可陈的主流市场,在什么都被标签化、模式化的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人们压抑的生活,单调乏味的过着,一旦有公众人物站出来以“反叛的姿态”唱出了他们所谓的“情怀”和心声,立马就火了。这样的事对于真正用心创作的独立音乐人来讲对于整个民谣乐坛来讲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点,但凡有些独立思想、不盲目从众、不被利益冲昏头脑的音乐人都非常清楚。李志自己不是也说了吗,如果放在大环境里,非但没有增长,还有点降了。他的演出,近四五年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是20岁到25岁。那么五年前、七年前听他歌的人去哪儿了。只是因为互联网等平台催生出了民谣行业更大的基数,才有越来越多“红了”的歌手冒出来。流行的永远不一定是好的,真正好的作品,像白水、野孩子、张玮玮创作的,当然也不一定会流行。民谣的春天还远着呢,恐怕这是这批老音乐人共同的看法。

·

当Livehouse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唱片工业坍塌、转而演出市场愈来愈火爆,当民谣越来越多的站上主流的流行的大舞台,一些曾经代表小众品味的民谣和音乐人越来越受到追捧。也许李志的粉丝们认为他们是很特别的,跟宋冬野、马頔等等任何民谣歌手的粉丝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独树一帜的,是反音乐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那些从众、迎合和媚俗的东西的,但其实并没有很大不同。无论你是听选秀节目捧红的那些民谣,还是听李志这种从前相对小众的,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自我标榜,那么都是大同小异。

喜欢一个音乐人,更该在意的是他的作品。一个音乐人最重要的难道不是他的作品吗?只可惜,更多的粉丝把李志给消费了,而且是过度消费了。这在民谣界从前是少有的现象。民谣的地位、现状显然都和过去的时代大大的不同了,明星艺人可以被消费,李志这样的民谣歌手也渐渐从边缘化转为闯入一个相对主流的世界,被一大批粉丝过度消费。

年到年的十年间,算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十年,城市化进程、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群体价值观的统一倾斜带给底层人的动荡与落寞感,茫然与失落。是这样的现状成就了很多好的批判型的民谣作品,很典型的,像李志的《他们》、《欢愉》、《这个世界会好吗》等都是不错的典范之作。不过,时代变了,现在他的歌是越来越“好听”了……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人爱他,有如此多的姑娘排着队要和他XXOO,他可能依然寂寞至死。

这句子是套用师太某部小说里的话。“多少人爱你,可全跟你无关,你依然会寂寞至死”。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虽然不太适用于放在李志身上。但一些粉丝对他的过度膜拜和过度消费,一定是他不认可不喜欢的。

“这个行业,有许多东西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优秀”

这话就出自李志之口。虽然李志很有两把刷子,有真材实料,无论是创作还是营销自己,还是维权,有人管他叫全能型音乐人,这种全能不同于大冰那种。但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一样的被粉丝用过分主观的意识和认知所消费了。

一些有实力、坚持自我的老的民谣音乐人正在老去,面临各种各样的窘境、困境。另一些“新民谣”艺人如雨后春笋杀出来。民谣产业环境变成了一个混乱不堪的江湖,音乐艺术家不再专心于艺术,这不是春天,反而令人充满担忧。

但幸好,李志也曾留给我们一些百听不厌的好作品。而像周云蓬这样的民谣诗人也仍然坚定的走在前行的路上。

文/Echo,好民谣特约作者。赞赏归作者所有。

李逼—年跨年的票票昨天开卖了,当我第2次点进购票页面的时候,他给了我下边这张图。

你听过多少李逼的歌

最喜欢哪首

·晚安·

Echo

难得好文,赞赏归作者,谢谢!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wh/101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