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部推出三大措施扶持青年学者
《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
活动进行中(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
古希腊哲学为什么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
陈村富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于《探索与争鸣》年第7期
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出访所到之处,最陶醉的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世界文明瑰宝比比皆是。”习总书记举的几个国家、几个民族的例子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古希腊。他在年9月28日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发言中又说:“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可以说,这是我们对世界各种文明的根本态度和基本方针。古希腊哲学所展现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在分析和论证中所体现的平等的对话方式以及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无疑有其现代意义。今天,我们仍有必要学习和研究古希腊哲学。
1希腊文化属于古代地中海文化范畴
古代的希腊包括现代的希腊地域、西亚爱琴海东岸和南意大利及西西里岛。它同古代西亚的巴比伦文化、希伯来文化和埃及文化同属于东部地中海文化,即古代地中海文化圈的前沿部分。那时还没有所谓“西方文化”“欧洲文化”。古希腊人以德尔菲神庙为中心,将神庙以东命名为Anatolia,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以西泛称为宙斯藏匿腓尼基公主Europa的地方,这就是Europe(欧洲)的词源。古代的欧洲是野蛮落后的,所以希腊、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前期都往东发展。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往东扩张,把他的帝国推进到埃及和印度河边界,在这广阔的亚非大地推行“希腊化”。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它是先往东,之后才征讨高卢和英吉利。所以从文化史考量,古希腊文化应放在古代地中海文化范畴中来评估。它的影响先是在东方,尔后才是西方。“希腊化”和八世纪后阿拉伯人传承希腊经典,是希腊的东方影响,可以说也是它的文化的东方性质的反映。它是师从西亚和埃及,尔后为人之师。希腊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走了一条“之”字形道路。罗马汲取了希腊文化,罗马往埃及、西亚扩张时又从东方吸纳东方本土和希腊化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当时还是小教派的基督教。经过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之手,源自东方的基督教成了后来的宗教形态的“西方文化”。又经过年起的前五次十字军东征,阿拉伯人所保存的希腊经典流入欧洲,才有13世纪后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
所以,如果一定要用“东方”“西方”来描述古代希腊文化,应该说它先是“东方”,后拐了个弯,由东往西,借助发端于东方的基督教和阿拉伯人之手,成为“西方”的文化源泉。年大航海时代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世界文化史上的近代“欧洲文化”或“西方文化”。美国、加拿大从地理概念说不属于“欧洲”或“西方”,但由于经济关系和文化上的延续性,因而也归入“西方文化”范畴。之后“西方文化”概念与地理概念日趋分离,以至于如今可以把大洋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也列为“西方文化”范畴。当我们从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视野去考察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其哲学的现代意义时,必须从学理上区分作为古代地中海文化的希腊和后来的“西方文化”,以免犯常识错误,把古希腊文化的研究和翻译也关入“西学泛滥”“崇洋媚外”的囚笼。
2希腊文化的特殊品格
古希腊人在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公元前9~10世纪所创立的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基本上属于西亚—埃及同一类型文化。公元前9世纪末进入城邦制时代后,以雅典和爱琴海域诸城邦的伊奥尼亚人为主创造了下列区别于古代其他地域,具有其特殊魅力的下列文化。
一是以奥林匹亚竞技会为代表的四个定期赛会。古代各民族或国家都创造了同游牧生活、水上生活或农耕生活相适应的竞技或游戏。游牧民族必有赛马,水上民族比赛游水,但是像古希腊自公元前年开始举办的定期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及稍后形成的奈米亚竞技会、科林斯海腰竞技会、德尔菲神庙的皮索竞技会,至今还未有过。
二是以神话、史诗、雕刻和悲剧喜剧为代表的希腊文学艺术。许多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史诗、壁画、诗歌,但是希腊悲剧、喜剧、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神话、宴会诗、抒情诗、竞技会颂诗等有独特的魅力,所以马克思在年把希腊文艺看作是典范,而把西亚、埃及诸民族文化比作“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
三是分门别类的系统学科知识。古代跨入文明门槛的民族都推崇智慧,将智慧引为美德之一,也都有天文、日历、丈量、计算等一些科学知识,但是把智慧看作人生最高追求,看作四种“迷狂”之首,追求以一般命题(全称判断)形式表述的、系统化的甚至公式化的学科知识却是希腊文化特有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还建立了第一哲学、第二哲学(自然哲学各门类)、实践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理财学)等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欧氏几何就是公式化系统知识的代表,希波克拉底和盖仑被后世公认为近代西方医学的始祖。
四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创新。在古代三种国家形式(王国、帝国、城邦制小国)中,希腊人创立了以雅典等一批城邦为代表的民主制和公民社会。希腊文Polis就是城邦,Polistes就是“城邦人”,即“公民”。凡公民18岁时都有一个“入籍”的庄严仪式,从此拥有公民身份的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希腊古典时代中期的雅典即克利斯梯尼至伯里克利时代,甚至把公民应承担公职和陪审员定为公民义务,采取抽签制承担执政官以下一般官职,还运用贝壳流放制驱逐不受欢迎的执政官。伯里克利时代鼓励公民看戏,同参加公民大会一样还可以领取一天生活费津贴。同竞技会和戏剧相连的是各个城邦大小不一的庙会和节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酒神节和公元前五世纪智者运动时开始出现的,活跃于法院和市场的论辩会,由此又推动演讲和教育的发展,形成诸如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八卷所讨论的教育大纲和《修辞学》所讨论的语言运用和表述能力的技巧。他的伦理学、政治学实质上就是如何训练和规范人的精神生活、政治生活,使之成为理想城邦的公民。《雅典政制》是年在埃及出土的,属亚里多德记述的个城邦资料之一。文中记载了从公元前七世纪至亚氏生活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政制演变及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五是受哲学和理性审视的宗教观念和独特的宗教观念和政教关系。关于城邦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公民与超世神的关系,希腊同地中海域其他民族或国家不可比拟。古代的以色列是信奉唯一神的神权国家,神通过先知同人立约,敬畏神是最高的智慧。古巴比伦祭司集团一度还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古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大时期,都把自己地域所信奉的神升为最高神,祭司集团地位甚至高于国王,位居第一等级。
古希腊则不同,它没有一个以人神关系为纽带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那样的掌握经济政治权力的强大的祭司集团。许多城邦奉阿波罗为保护神,建有阿波罗神庙,但是并没有超越城邦的宗教组织。德尔菲神庙仅仅是希腊各城邦的敬拜中心,皮狄卡为神谕的传话人,给求神者以“神谕”,如预言俄狄浦斯杀父娶母为妻,雅典要靠“木城”(指海军舰队)打败波斯,等等。吕底亚人从西亚来求神谕,神也通过皮狄卡给予回应。古希腊从未发生过神庙祭司控制城邦政务之事。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端时,伯里克利甚至把阿波罗神上的黄金片计入雅典的财力,必要时可以使用,支撑战争开支(见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史》第二卷第二章)。古希腊的宗教观念之所以有此特征,根源之一是他们的神灵观念存在于神话之中,而不像西亚和古埃及,神灵的权威依附于尘世中强大的祭司集团,祭司们借“神威”彰显自己的“权威”。神灵以神话为载体,且又有众多版本,咏颂者又不是独立的神权人士,而是像荷马那样的咏游诗人,这是神灵观念易动摇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在希腊人那里,神话(mythology)属于同logos(逻各斯)对立的mythos(虚构的)。言辞、断言(命题)、说教、论辩,讲究的是语言符号所指称的“意义”,指望在交流中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mythos不同。咏游诗人要善于在大庭广众讲故事,就要善于制造引人入胜的情节,令听众着迷、激动,像柏拉图说的磁铁般一环扣一环勾引听众的灵魂,所以巧妙的虚构就成了mythos的本义。因而希腊人很容易把神灵观念看作是说书人虚构的,即使是新神体系的至上神宙斯也同人一样,欺骗、偷盗、诱奸民女,无所不用其极。哲学产生之后logos与mythos相遇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用理性去审视希腊原始宗教礼仪和神话史诗中的神,认为神和灵魂是“稀薄之气”“纯净之火”“圆而细小的原子”。咏游诗人色诺芬尼甚至公然挑战荷马,认为荷马史诗中的神是模拟人杜撰的;色雷斯人说神是蓝眼睛红头发,埃塞俄比亚人说神是黑皮肤扁鼻子,假如狮子也会雕刻,马也会画画,狮子一定把神雕成狮子的模样,马画成同马一样。借助于色诺芬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希腊人解构了原始宗教,创造了一神教哲理。显然希腊的这些宗教观念是古代其他文化所没有的,它同前面提到的其他文化形式一起共同构成希腊文化的特殊品格。
上述五大标志的希腊文化的特殊品格的总和,就构成特殊形态的希腊文化或希腊文明,其道理同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一样。它的载体有的是搬不动的遗迹,有的保存于博物馆、图书馆。经过长期的众多学者的考证和研究,应该说总体上是可靠的。
3古希腊哲学的现代中国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中不难发现希腊文化的踪迹或元素,因而也就无需多加论证其现代世界意义。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古代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希腊哲学的现代中国意义。我这里说的是“现代中国意义”,而不是哲学领域的具体意义。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与外国(世界)的关系是两个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具有哲学上说的“关系本体论”的性质。“读懂中国”与“读懂世界”的认知对象不是两个,而是三个:中国、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关系。只研究“读懂中国”与只研究“读懂世界”一样都有失偏颇,说明未能从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中读出“关系”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因而在观察问题时还停留在旧的框架中,要么是开导世界如何读懂中国,要么是开导中国如何读懂世界,而不是从“关系”切入统率二端,最后落实到“关系”上,从而在实践上形成各个领域的新观察、新思路。在这里迫切需要有哲理上的智慧,不仅是领导层,即使是出国旅游和经商的“平民百姓”都需要有哲学上的大视野。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理论思维的兴趣恰恰被淡化了。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先秦哲学都是原创性智慧。古希腊哲学如前所述还是原初状态的第一个哲学形态,具有孩童式的原初质朴性,且又无什么“西化”之嫌,因此可以从“现代中国意义”的高度去鉴赏它,汲取精神上的食粮。
我们可以仿效拉斐尔的《雅典的学园》巨幅画展,将多年的历时性的古希腊哲学史凝缩为一场多幕的共时性的学术大辩论。那么这场辩论的逻辑顺序是:第一个出场的哲学家泰勒斯挑战以神话和诗性语言解释万物的起源,提出以抽象思维成果的概念和范畴(水)解释万物之源。第二个出场的阿那克西曼德指出固定形态的“水”无法解释其他固定形态的实物,认为应该是一种“无定型的东西”,以否定性的思维方式推进了关于万物本原的讨论,促进了哲学上的arche(本原)范畴的形成。于是第三个出场的阿那克西美尼说,本原是一种更具活动性的更抽象的“气”,从而又激活了第四个出场的赫拉克利特,把“火”的双向运动提升为辩证法所说的“相反相成”,并以火的燃烧和熄灭开启了历史上第一个过程哲学。站在一旁同时出场的毕达哥拉斯敏锐地觉察到从事物的质的方面寻求万物本原的思维方式的弊端,于是从更具普遍性意义的物的数量和关系方面寻求万物的本原。跟着毕达哥拉斯登场的咏游诗人色诺芬尼汲取前人的理论思维的成果,从哲学外的宗教思维方式切入,既挑战以荷马为代表的传统的神灵观念,又质疑前人的生成论的自然哲学,提出“神是不动的一”,“神用思想左右万物”,从而启发巴门尼德转换哲学视角,跳出寻求万物生成原理和本原的思维模式,开辟了哲学作为形而上学的思想之路。同时色诺芬尼又促使神的观念从神话中解脱出来,通过哲学的途径创立神学,重新界定神人关系,开辟了后来的宗教神学。色诺芬尼和巴门尼德把这场哲学大讨论推向第一个高潮。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弘扬老师的分析与论证,雄辩地维护爱利亚学派的立场。陆续登场的“求智者”要么持守自然哲学之路,同时汲取形而上思维之路的成果,将时间性的“本原”转化为万物由之构成的元素(种子,原子),让元素充当本体的角色;要么走形而上之路寻求精神性的不变的本体,以此为范本,构造万物,开启宗教—哲学的构造论、创造论之路。
古希腊哲学这场大辩论的收场人物是两个。亚里士多德这位“百科全书式”学者从正面做了总结,建构了大一统的综合哲学体系。罗马时期的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总结前期的怀疑论,用古希腊哲学和各个学科体系的不同命题编织成一个包罗万象的“二律背反”,证明古希腊哲学中任意一个学科的正命题都可以同样成功地找到对应的一个反命题,二者同等有效。这样,与其说古希腊哲学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知识,不如说它把人们带进了不置可否的两难的深渊。同亚里士多德的解惑相反,他以存疑求得心灵的安静。这样以哲学自身为拷问对象的“元哲学”也就在漫不经意的“悬疑”中产生了。在拉斐尔的《雅典的学园》第二稿中,他把自己也画了进去,此举意味深长,似乎他亲临其境,审视这场大争论。如果我们也进入角色,把凝缩成共时性的这场哲学大争论看作思维方法训练的场所,跟着论辩人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的论辩史中提炼出下列三个富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一是体现在古希腊哲学全过程中的求知精神。古希腊哲学共达20个学派:米利都、爱非斯、毕达哥拉斯、爱利亚、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复兴自然哲学、原子论、智者运动、苏格拉底、三个小苏格拉底学派(居勒尼、昔尼克、麦加拉)、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和漫步学派、斯多亚、伊壁鸠鲁、怀疑论、新毕泰戈拉、新柏拉图主义。其中几个大学派延续几百年,又分为前、中、后三期,三期之中又有相当大的区别。有史料可循的大小哲学家不下人,无名氏者更多。许多学派都是开放的,除了内部核心讨论的专题或课程外,连异邦人都可以参加。是什么力量推动那么多学派,那么多人执着追求玄而又玄的学问?就是柏拉图《会饮篇》和《斐德罗》中所描述的,四种“神性的迷狂”(肉欲、酒神、神谕、知识)之首的求知迷狂。德谟克利特变卖家产游历巴比伦。毕达哥拉斯深度体验埃及的宗教。苏格拉底伫立街头和军营,陷入沉思而不能自拔,他被诬陷判处死刑时,既不潜逃,也不求情,宁死不屈。犬儒狄奥根尼夜宿荒野实践他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柏拉图三赴西西里实践他的政治理想。亚里士多德“爱智胜于爱师”离开柏拉图学园,自创学派。塞浦路斯富商芝诺弃商求知,到雅典“探询哪里可以找到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造访各派,最后聚集一批年轻人在雅典卫城的一个“画廊”里讨论哲学,从而创立了以画廊命名的斯多亚学派。
希腊晚期城邦衰弱了,但是哲学经久不衰,哲学进入日常生活,打破地域界线和学派界线,进入历史、医学、语言、修辞各个学科。伊壁鸠鲁的花园向妇女、奴隶和希腊化时外域人开放。他的学说要义被吕西亚(今土耳其南部)的追随者奥依诺安达的第欧根尼刻在石质长廊上,成了今日保存完整、可靠的史料。晚期斯多亚学派的领军人物既有王室大臣塞涅卡,皇帝奥勒留,也有被释放的奴隶爱比克泰德。哲学从追求宇宙的秘密,转向探询人与城邦的奥妙(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最后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二甲基亚砜沸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