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老年人诉说,蹲下再站起或是早上起床时忽然觉得头晕目眩,甚至有大汗、恶心、心悸等表现,其实这些都是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老年人由于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血管弹性下降,在血压变化时适应性下降。
与此同时,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回心血量减少,就会导致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大脑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
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不仅是体位改变的时候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疲劳、长时间热水沐浴都可能使外周血管扩张,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合理的运动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意义
首先,体育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
人们往往认为,经常进行适宜的运动可以降低高血压,并不知道运动其实也可适当升高血压,其实运动对血压的调节是双向的。
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减慢血管随年龄增长逐渐硬化的速度,从而改善人体调节血压的能力,这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长期的效应。
从临床用药的角度来说,高血压可以通过降压药控制血压,平时血压较低、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反而没有可以长期使用的升压药物,只有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进行调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适宜的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一般都体质虚弱、气血两虚、缺乏锻炼。
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会导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引发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故应从强壮体质入手,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第三,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减缓精神压力,消除抑郁情绪,并增强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血管舒缩,合理地调节血压。
大量研究认为,运动时适度的血压升高对机体的感受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当机体耐受了刺激,交感与副交感系统就可以更好地调节心血管的功能,这有利于对抗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怎样运动
1、长时间卧床后逐渐改变体位
长时间卧床后起床坐位或直立位是最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情况。
所以建议长时间卧床后不要立即就起床,而是先慢慢将床头抬高,逐渐变换到直立的体位,可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几率。
对于心功能不好或长期使用降压药,或本身基础血压就比较低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先垫高头部适应一下,再慢慢坐起,避免一下子快速地站起来。
2、下肢的静力性运动和动力性运动
我们在站立的时候身体有部分血液积聚在下半身,而变换体位的时候会加快反回心脏,通过下肢肌肉的有力收缩,能够加强血液回心速度,从而改善低血压现象。所以下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就很有必要进行了。
开始可以在站立位进行,将脚掌向上抬,脚跟着地,收缩股四头肌和胫前肌;或将脚掌向下压,脚尖着地,收缩小腿三头肌。每次收缩10秒,然后放松10秒,10次为一组,一天做10组。
如果站立时有头晕现象,也可以卧位进行,逐渐过渡到能站立完成。然后就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下肢的动力性运动,最好选择一些舒缓、负担轻的如散步、慢跑、下肢的屈伸活动等,让下肢的各个肌群能够协同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3、改善全身的有氧耐力性运动
每周3次有氧运动,促进全身体质的改善,如太极拳、有氧体操、体育舞蹈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中等,不需要太大,贵在坚持。
通过长期的有氧耐力运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但注意在运动时尤其刚开始运动的时候,体位变换时速度宜慢不宜快,避免大幅度的低头下蹲等动作,逐渐加大运动的幅度。
4、其它方面
在平日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有助于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对于高血压长期用药的患者,必须经常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免在刚吃药后就立即运动。
保证晚间充分的睡眠,不要过度疲劳,运动后多饮水可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压。活动后出汗较多时,注意盐和水的补充。有头晕、心悸等情况时,还需除外低血糖、冠心病等情况。
老年人平素身体健康者,建议一年一次常规体检,有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等情况可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有助于掌握自己身体的状况,制订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白癜风中医疗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