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眼科学的发展来说,在我国引入和推广美国眼科学编写的眼科临床指南(PreferredPracticePattern,PPP)是一场有组织的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眼科临床水平的大规模的伟大实践,是一场没有先例但获得成功的国际眼科界之间紧密合作的范例。年,在WHO和国际眼科理事会的支持下,在AAO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的帮助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了PPP,第一次出版了PPP的中译本。年以后,AAO对多册PPP做了全面修订,内容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因而有必要再次编译PPP中文稿。在美国眼科学会的支持和 TOP2:☆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NO.2)
视神经炎泛指累及视神经的各种炎性病变,是青中年人最易罹患的致盲性视神经疾病。以往按受累部位分为4型:球后视神经炎——仅累及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视乳头正常;视乳头炎——累及视乳头,伴视乳头水肿;视神经周围炎——主要累及视神经鞘;视神经网膜炎——同时累及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分型方法是根据病因分型。我国视神经炎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混乱,亟需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本共识参照目前国内外有关视神经炎的循证证据,推荐对视神经炎以病因分型为基础进行临床诊断,进而选择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TOP3:☆[COA]黎晓新教授:眼底病的治疗与眼科医师教育(NO.4)
COA会议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景象。在住院医师教育方面,通过各位专家点评年轻医师的白内障手术录像并讨论手术可改进位点上,更好地推动了年轻医师的白内障手术技能培训;在文化活动方面,多个分委会积极组织活动,包括的文体分委会的乒乓球比赛,摄影分会的西藏义诊等。在自律维权方面,邀请了多位法律界及医学界的经验人士举行病例讨论来引导医师如何与患者交流沟通,缓和医患关系。
AMD的分子学研究除抗VEGF通道外,还发现了围绕脉络膜新生血管膜VEGF周围的一些通道以及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细胞因子。尽管没有本质性突破,但是使得AMD的治疗周期延长,减少了治疗频率。
眼科青年医师培训主要是关于住院医师的培训。从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教学规范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提高眼科住院医师的教育管理。
TOP4:☆姚克教授:飞秒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未来(NO.14)
飞秒激光起初应用于屈光手术,然后再进入到白内障的领域。飞秒激光是一种切割性的激光,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起到代替手术刀的作用,所以飞秒激光技术引领我们进入到所谓的“无刀手术”时代。虽然白内障手术通过几次革命性的改变,包括从“囊内手术”到“囊外手术”,又从“囊外手术”到“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革命性的飞跃。到“超声乳化手术”时代以后,应该说手术是非常的完美,所以,我们创新出一种新的激光飞秒来辅助白内障手术。第一,这肯定是一项非常新的手术;第二,还有改善空间的余地吗?结果,事实证明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手术。之前虽然都能把白内障手术做的很好,但是取决于手术者的经验,取决于学习白内障手术的时间。然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出现之后,许多的关键步骤可以用机器来代替。
TOP5:☆[APGC]王宁利教授:正亦非正——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11)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性青光眼在遗传上到底有没有差别,目前这仍在研究当中。当下在所做出的2组实验结果中,已经找到上百个,大概有多个不同的基因,目前还在寻找研究到底有哪些基因在它们之间表现的不同。除了医学治疗之外,青光眼患者的性格也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这些患者和正常人性格有不同的地方,有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于担心,有一些则对自己的病情不重视。青光眼是一个慢性疾病,青光眼医师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让患者正确的对待青光眼,既不能过于轻视,也不能过于忧郁。患者要了解青光眼,在此基础上才会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因此在医患交流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患者懂得青光眼知识,这是改变患者情绪、性格并配合医师最关键的地方。
TOP6:☆陈有信教授: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指南及进展(NO.3)
年Yannuzzi首先报道了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近年来,关于PCV的研究备受 TOP7:☆[APGC]葡萄膜炎的阶梯治疗(NO.8)
在年9月26日-2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亚太青光眼大会暨第十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中,美国多汉尼眼科研究所NarsingRao教授对葡萄膜炎的阶梯治疗作了精彩的演讲。其在演讲中提到,目前葡萄膜炎的抗炎治疗中随机对照试验很少,而治疗依据为非盲队列研究、未设立对照的病例序列、其他炎症的延伸治疗以及专家的意见。目前尚无可推荐的标准治疗,而对于特殊葡萄膜炎,抗炎药物效果不佳。对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或者伪装综合征,全身治疗很重要。
TOP8:☆[CNOS]葛坚教授:干细胞在眼科的临床研究(NO.24)
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有些单位已经申请应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不管何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都有可能致盲,其主要是光感受器的病变,通过干细胞的替代治疗或许能够部分改善、提高和挽救患者的生活视力。但是,进入Ⅱ期临床研究以后,真正到临床应用肯定还有比较长的距离,Ⅱ期之后还有Ⅲ期、Ⅳ期临床研究。不管怎么说,已经走出第一步了,对患者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消息。希望他们能够抓紧时间、总结经验,尽快提供一些好的证据能够获得批准,从而进入到我们临床应用阶段。
TOP9:☆[CCOS]赵培泉教授谈:ROP的筛查与诊疗规范化(NO.5)
十五年前,我们对整个小儿视网膜疾病谱认识不足,当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ROP的筛查与治疗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其它很多小儿视网膜疾病。例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HPV、Norrie病、Coats病和视网膜母细胞瘤。除此之外,还有遗传代谢性视网膜疾病,例如,少年型遗传性黄斑变性、卵黄状黄斑变性、锥杆细胞营养不良、Leber先天性黑矇、原发性色素性视网膜变性、神经鞘脂贮积症等。因而小儿视网膜疾病有很多很多种。十多年间,我们在研究ROP的同时,也努力对各个疾病进行研究。从去年开始,我们弄清楚了眼弓形虫病这一寄生虫病。逐渐研究各个疾病,最终我们就能够弄清楚整个小儿视网膜疾病谱。目前的诊疗规范参考的是欧美和日本的标准。将来我们会组织专家讨论达到共识来制定一个适合中国人的诊疗规范。
TOP10:☆马建民教授谈:眼眶副神经节瘤误诊为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NO.19)
副神经节瘤是发生在副神经节的肿瘤,一般分布与副神经节的位置相当。副神经节瘤可分为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和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两大类。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颈动脉体瘤、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喉副神经节瘤和主动脉-肺副神经节瘤等,其他少见部位如眼眶、鼻咽、马尾等部位亦可发生。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罕见,发病率约0.2~1.0/10万。其中以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和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比较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30~40岁,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发生于眼眶的副神经节瘤较为罕见,发病年龄很广,可发生于眼眶的任何部位或球后间隙。眼眶副神经节瘤一般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本病常有复发,然而却很少发生转移。
“十大热点由你来定“互动获奖名单
经编辑部审议,“十大热点由你来定“活动最终决出以下奖项:
☆一等奖(2名)
王学勇山东省医院
评论话题:徐格致教授:理清思维,精准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式(NO.9)
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一等奖奖品为《国际眼科时讯》提供的参加1次年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等奖(20名)
司俊康山东中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郭家医院
评论话题:李丽华教授:屈光不正的矫正及弱视的视功能康复(NO.18)
医院
评论话题:张秀兰教授:Ex-PRESS引流器植入手术是否可以取代小梁切除术?(NO.13)
医院眼科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牟英医院
评论话题:[COA]黎晓新教授:眼底病的治疗与眼科医师教育(NO.4)
袁昌亮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史彩霞山西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李春伟黑医院
评论话题:[WOC]BradleyStraatsm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T慧眼(NO.6)
云丽霞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医院眼科
评论话题:[APGC]青光眼,时时给药OR一次治愈?(NO.10)
李海生安徽省淮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马嘉昆明医院
评论话题: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NO.2)
姜海峰内蒙古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李志勇医院
评论话题:[CNOS]葛坚教授:干细胞在眼科的临床研究(NO.24)
张晓晨山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刘晓萃医院
评论话题: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NO.2)
潘景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易医院
评论话题:眼表疾病病例图片征集活动如火如荼(NO.28)
苑志新医院
评论话题: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中译本第二版特辑推出!(NO.1)
二等奖奖品为《国际眼科时讯》年精美台历一本(内有年中英文对照全年国内外眼科会议信息)。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