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福建新闻网”订阅!
来源:中国新闻网、福建卫生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自从年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出现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
年2月,我国诊断出大陆首例艾滋病患者,从此敲响了艾滋病踏入国门的警钟。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首例艾滋病患者的确诊,医院凭借自身技术力量诊断的。
1日,医院主任医生郑小敏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年她与时任主任医生郑育英确诊内地首例艾滋病经过。
郑小敏期冀,民众没必要、更不应该歧视和排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法律的刚性要求。”
郑育英医生。 医院供图 摄
接诊一个“四不像”患者
在医院院史馆,郑小敏指着一张“诊断国内首例艾滋病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证书,向记者回顾说,尽管事情已经过去31年,但当初的一幕幕她仍记忆犹新。
郑小敏医生(左)在看诊。 医院供图摄
年,36岁的旅美华侨林某,因患“怪病”在国外久治不愈,回国治疗,向医院投医。当时接诊的主任医师郑育英,今年已经89岁高龄。主管医生郑小敏,如今还工作在临床一线。
郑小敏还保留着当年的研究报告。林某的籍贯是长乐,后移居香港,又到了美国当厨师,生活了9年。年1月,他总感到没力气,拿不动东西,还一直低烧。美国医生诊断他神经衰弱、过度疲劳、贫血等,却一直没治好。
年11月中旬,林某回中国就医,医院,被诊断为癫痫、红斑狼疮等病,始终没有好转。次年1月中旬,林某住进了医院。
“医院的时候特别瘦,看起来一点生命力都没有。”郑小敏记得,当时,林某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低烧不断,眼睛经常黑蒙,看不见东西,有时候还会胡言乱语。据他自己说,半年来他瘦了30斤。
脑萎缩、心包积液、心肌损害、尿蛋白异常……“查哪都有毛病,但各种病却又都对不上号。”郑小敏说,当时医生考虑过胃炎、心肌炎、癫痫等等,但都无法下定论。
境外媒体刊发的中新社相关报道。 医院供图摄
“面对林某种种的莫名病症,专家来了一拨又一拨,也给他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可始终摸不清他的发病原因,感觉就是个‘四不像’。”郑育英回忆说。
当时国际上判断艾滋病主要有三大特征:发烧超过一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腹泻超过一个月。郑小敏脑中盘旋着想法:“会不会是艾滋病?”
患者血清被寄送到北京检查
郑小敏所了解到的林某在美国的“冶游史”,也符合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她与科主任郑育英一起,把情况和猜测汇报给了时任医院副院长的钱维顺。
彼时中国内地还没有发现艾滋病患者,仅年北京接诊过一个来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如果林某确诊,就是中国内地诊断出的首例艾滋病患者。
林某的样本寄到了北京。2月初,报告结果显示HIV抗体阳性。卫生部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专家旋即赶赴福建会诊,最终确诊为艾滋病。确诊后,林某被转到专科病院继续治疗。
国内确诊首例艾滋病引发
在医院院史馆里,仍保留着刊登中新社报道“国内确诊首例艾滋病”的境外报纸资料。当时,由于中新社率先报道了本例艾滋病的诊断情况,指出艾滋病已进入国门,引起海内外极大
1日,福建多地举行艾滋病预防控制宣教活动。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天发布防艾案例读本《谈“情”说“艾”——艾滋“鉴定师的成长心路》,以小说形式对公众宣讲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途径的感染及暴露前后预防用药等。
郑育英说:“现在社会进步了,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全面多了,也不会有当年的恐慌。”
完
点击图片阅读
全国首创!《摄影家眼中的方志》福建连城开拍
记者:陈钰涛、林春茵
编辑:彭莉芳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