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生活、信息爆炸,让越来越多人的大脑不堪重负,头晕目眩时有发生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普通人群中高达30%的人曾发生过中重度头晕,头晕和眩晕的发病率达5%~10%
眩晕频发的原因何在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单从物理角度来看,双足站立行走的人类,身体稳定性远不及四足动物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人体进化出了一整套平衡“装置”,眼睛、前庭、本体感受器和中枢神经是最为重要的部件
眼睛对维持平衡的作用很好理解——通过观察外界景物,感知躯体状态对普通公众来说,前庭这个器官比较陌生,它位于内耳中,由三个充满淋巴液的半规管构成它是维持人体平衡最关键的感受器再加上遍布全身的本体感受器,即便闭着眼睛,也能清楚地感知躯体的状态,从而维持平衡作为“最高司令部”的中枢神经系统,则起着协调诸多平衡器官的作用,是“总调度”
听力障碍可帮助定位
从前文的描述可以看出,位于内耳中的前庭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既然在耳朵中,自然和听觉脱不了干系两者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定位功能出了问题,听觉通常也无法幸免,人们熟悉的梅尼埃病(旧称美尼尔氏综合征)就属此类
所以,倘若在出现眩晕的同时有耳鸣、一过性听力减退等表现,则提示病根出在前庭上如果不存在听力障碍或无法准确判断,就需要从中枢神经系统寻找原因,看问题究竟出在脑干、小脑还是大脑上述部位的神经、血管、炎症性、占位性病变(肿瘤等),都有可能诱发眩晕,需要做全面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定位
“后循环障碍”很常见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构成上述重要动脉如果发生粥样硬化,就会出现狭窄乃至栓塞,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眩晕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中老年人发生眩晕,后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病因除此之外,椎动脉在向颅内行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过颈椎的数个椎孔,倘若患有颈椎病,局部骨质增生压迫血管,也会部分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
后循环障碍所引发的眩晕虽然只是短时间的,甚至是一过性的,但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是脑卒中的“前奏”如果不能理想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发生脑血管意外只是时间问题“三高”控制好了,眩晕自然会消失(.:胡桂勇)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