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少数民族的音乐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尤其是蒙古族音乐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一支劲旅,
从腾格尔《天堂》,到《吉祥三宝》,
再到有现代气息的摇滚乐,
蒙古族音乐以多元的样貌走得越来越远。
比较而言,大众对于哈萨克族的音乐显得有些陌生。然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以及《玛依拉》,其实都是哈萨克族民歌,证明哈萨克族有绚烂的音乐文化,经汉族音乐家的采集改编为人所知,只是没有贴上哈萨克族的标签。
哈萨克族与蒙古族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例如中亚和新疆、俄罗斯、乌克兰、塔塔尔等,形成哈萨克族独特的文化。
他们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等等超过两百多部长诗。
音乐在哈萨克族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生活离不开马,也离不开音乐。哈萨克民间乐器有冬不拉、库布孜、口弦、斯布孜额等。
这一次,哈萨克族人将不假他人之手,卷起袖子自己来。
国内哈萨克族的传奇乐队,叫作IZ。以来自新疆哈萨克族音乐人马木尔为中心,年成立于北京,尝试哈萨克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他们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而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
IZ乐队其中一个团员,名叫米兰别克,他是新疆阿勒泰清河县的80后哈萨克族人,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一直在新疆歌舞团担任舞蹈员。
从小深受父辈哈萨克艺人熏陶,当任舞蹈员之余,他又年至艺术学院进修民族乐器课程,加强自己的冬不拉、库布孜的技巧。这段期间他与马木尔结识,因此加入了IZ乐队。
年米兰别克有感哈萨克的传统音乐文化即将流失,他离开了IZ乐队,回到新疆采风,花了几年时间走访民间艺人,也曾在斯布孜额演奏专家的家里住了一个夏天,专研演奏技巧与制作方法。
他有现代音乐的素养,也有民间音乐的底蕴,采集的同时,他不停得思考着如果让哈萨克族得音乐保存下来并且给更多人听见。现代元素与民族元素的平衡是一个关键。
经过十年采风、构思、来回打磨,今年米兰别克终于推出同名专辑《米兰别克》,可以说是十年的心血,融合传统与现代,11首歌围绕着哈萨克族的文化,有纯民族乐器、民歌改编、也有原创作品。
专辑歌曲介绍唱响民族记忆今年三月,米兰别克推出哈萨克语版《在那遥远的地方》(无情的世界,SonauAlsXalhayda),还原原曲中那些关于年代哈萨克族人从新疆迁徙至青海的故事。这是国内首次哈萨克语版本单曲正式推出,在哈萨克族圈中引发一波小高潮。
又在四月推出新疆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舞曲《黑走马》。《黑走马》原本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舞曲,只有简单的旋律没有歌词,在婚礼聚会中都会跳这首曲子。后来米兰别克与新疆歌舞团将它填上了歌词,这也是目前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取材民族历史与文化《棕雁》则是18世纪哈萨克大诗人布哈吉绕长诗中的一节,在过去哈萨克族学校课本中都会学习这首诗。米兰别克将古诗用现代的编曲呈现,有民族元素又带有摇滚的成分,让人耳目一新。
《讥讽者》(Badk)是米兰别克的原创歌曲。Badk现在在哈萨克族语中多被理解负面意思,然而Badk在古哈萨克文化中是一个草原艺术团的角色,有点像是巫师,看似疯疯癫癫说些奇怪的话,实际上可能是智慧的警语。米兰别克创作一首歌来描写这个已经消失的角色,配上不停变化的曲调来表现讥讽者的精神状态。
发扬民族乐器口弦琴也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然而目前没有一首哈萨克族纯口弦琴的代表歌曲,他创作《快节奏的风速》。模仿猎豹捕猎时的速度,比喻时间的飞速流逝,对照哈萨克人过去的慢生活。
《阿克巴雁湖》则是一首翻唱率极高的哈萨克歌曲。阿克巴彦湖,是在外蒙古西部的哈萨克人居住区的一个湖泊。米兰别克在采集过程中自己反复演唱这首歌发现当今的版本节奏太快,和声偏窄,不象一个开阔的湖面。于是他用乐器模仿环境乐器声,将和声加宽,节奏变缓,从男性角度所诠释的大自然的静谧和力量,娓娓道来生命和自然的奥秘。
《唐夏尔拜》是一首有趣诙谐的民歌。米兰自己的编曲和作词,加入了他身边哈萨克姑娘的名字,还融入一段他采集新疆歌舞团唱歌的声音,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欢乐的生活气息。
这张专辑在千呼万唤中
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
扫描下方
当前时间: